什麼是ICO眾籌?
我們對IPO不陌生,但是什麼是ICO眾籌呢?其實到現在也沒有標准定義,下面來自知乎的文章如下:
ICO的定義: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簡稱。 ICO是國際上數字貨幣/區塊鏈社區的產物,至今為止沒有一個正式的官方或者詞典定義。
“ICO改編自證券界的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一詞。就本質上而言,ICO也是一種‘公開發行’,只是把所發行的標的物由證券變成了數字加密貨幣。”
——世澤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孫銘律師
ICO的來由:
所有成功的數字貨幣以及區塊鏈(本文區塊鏈指“區塊鏈公有鏈”)項目無一不是社區項目。常見的ICO裡,數字貨幣和區塊鏈項目向早期愛好者出售項目代幣。項目團隊通過ICO獲取技術開發和市場拓展資金;而項目愛好者通過ICO支持項目,同時也可在對應代幣進入交易市場後選擇交易退出。
ICO和比特幣的關係:
可查的首個ICO來自於Mastercoin項目(現已更名為Omni),其在13年7月時在BiTCOintalk(最大的比特幣和數字貨幣社區論壇)上宣布通過比特幣進行ICO眾籌,並生成對應的Mastercoin代幣並分發給到眾籌參與者。本質上來說這次ICO是一種以物換物的行為,即參與者用比特幣換得Mastercoin項目裡的代幣。一開始ICO只是數字貨幣愛好者的一種社區行為,隨著數字貨幣以及區塊鏈的不斷發展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並參與。絕大部分ICO都是通過比特幣或其他數字貨幣進行的。
幾個著名的ICO案例:
以下按照時間順序,列出有代表性的國際ICO案例:
2013年7月,Mastercoin(現更名為Omni):可查的最早ICO項目,通過meta-protocol拓展比特幣功能,募集5000 btc。
2013年12月,NXT(未來幣):首個完整的PoS區塊鏈,曾經神秘的開發者,持續發展的強大社區。 ICO神話:募集21 BTC(是的你沒看錯,21BTC,約等於當時6000美元),市值峰值曾到達過1億美元。
2013年-2014年,Bitshares(比特股):曾經的“數字資產二代幣三劍客”之一(另外兩個為NXT和CounterParty),國內數字貨幣界口水之源,毀譽參半。其社區培養了國內大量早期ICO以及數字資產愛好者。
2014年7月,ETHereum(以太坊):ICO時募集3萬餘個比特幣曾創下紀錄。將智能合約理念推進到極致的區塊鏈項目,讓全世界重新認識區塊鏈公有鏈的項目。近兩年最成功的ICO,也是至今為止除比特幣以外市值最高的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近期由於TheDAO事件影響晴雨不定。
2015年3月,Factom(公正通):雙代幣設計,首提存在性證明的區塊鏈商業化以及由此導出的基金會與公司雙機構設置。
2016年3月,Lisk:以太坊挑戰者,利用側鏈的Dapp解決方案。
2016年5月,TheDAO:等值1.5億美元破世界紀錄的ICO眾籌,非典型ICO(其本身不是區塊鏈)。向世界大聲宣告智能合約時代到來後一個月即被黑客攻克,在歷史上刻下了深深的雙重驚嘆號。
ICO的專業網站:
ICO發自社區來自市場。如果你有耐心且懂得科學上網的話,可以在Bitcointalk上找到專區和項目,那裡是所有數字貨幣和區塊鏈ICO的大本營。你也可以在以下三個網站找到經過篩選的ICO項目: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