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Polygon (MATIC)?

至今,我們完全可以合理假設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多鏈。未來很可能不再會由一條區塊鏈佔據絕對主導地位,而是出現大量互連網絡,並且每個網絡都具有獨特的屬性、信任假設、性能以及安全性。

Polygon通過提供一種框架來創建與以太坊相兼容的擴展解決方案,努力推動未來趨勢成為現實。其權益證明側鏈已經吸引了來自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社區的關注。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期待已久的以太坊擴展路線圖終於走向成熟,這其中Polygon項目功不可沒。 大家或許對Cosmos及其“區塊鏈互聯網”的願景有所耳聞,即通過區塊鏈間的通信協議(IBC),信息可在執行該協議的不同區塊鏈間傳輸。 Polygon的願景與之相似,但其選擇專門為以太坊生態系統量身打造這項理念,希望開發人員可以輕鬆推出與以太坊兼容的擴展解決方案,甚至是獨立區塊鏈。

該項目最初起步時名為“MATIC網絡”。隨著項目範圍從單一的Layer 2 (L2)解決方案擴展為“網絡的網絡(network of networks)”,最終更名為“Polygon”。

什麼是Polygon (MATIC)?

Polygon是一種框架,可用於創建與以太坊兼容的區塊鍊網絡和擴展解決方案。它更像是一種協議,而不是單一的解決方案。因此,該生態系統中的一項主要產品正是Polygon SDK。它能夠協助開發人員創建兼容以太坊的網絡。

大家略有耳聞的Polygon網絡則是一種權益證明(PoS)側鏈,也是Polygon生態系統中首批上線的產品之一。側鏈的本質是與另一條區塊鏈相連的平行鏈。

側鏈具備諸多優勢,其中最顯著的一項就是提升交易吞吐量並且費用低廉。使用過Polygon網絡的用戶一定深有體會:與以太坊相比,它的交易速度驚人並且成本極低。即便如此,為實現這樣的性能,在某些方面仍做了一些利弊權衡。我們將在後文中進行介紹。

Polygon支持以太坊虛擬機(EVM),現有的應用程序均可相對輕鬆地遷移至此。除了獲得與以太坊相匹敵的體驗,用戶還能享受到上文提到的高吞吐量和低廉費用。

那麼,用戶可以使用Polygon做什麼呢?答案無疑是以更低的費用和更快的速度,獲得類似於以太坊的使用體驗。 Polygon已經部署了一些最熱門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 DApp,例如:Aave、1INCH、Curve以及Sushi。當然,還有一些Polygon獨有的原生應用程序,包括QuickSwap和Slingshot。

在創始人Jaynti Kanani、Sandeep Nailwal、Anurag Arjun和Mihailo Bjelic的領導下,Polygon一路發展至今。

Polygon如何運作?

Polygon框架支持兩類與以太坊相兼容的主要網絡:安全鍊和獨立鏈。舉例來說,“匯總”(Rollup)是一種安全鏈,側鏈則屬於獨立鏈。

安全鏈依賴於自身所依附的鏈基礎架構,因此無需應用專屬安全模式。相比之下,獨立鏈必須自己保障安全性。因此,安全鏈的安全級別通常更高,而獨立鏈可根據特定需求提供更強的靈活性。

Polygon網絡又是怎麼回事呢? Polygon側鏈由一組專屬驗證者(驗證者池)提供保護,必須不時地向以太坊提交檢查點。因此,有人認為側鏈不是“純正的”Layer 2解決方案。它們必須為自身的安全性負責,不會依賴以太坊的安全性。這可能是其最為顯著的區別,我們將在後文討論“匯總”時詳細介紹。

今後,Polygon平台希望支持類型更廣泛的擴展解決方案,包括:零知識匯總(ZK Rollup)、樂觀匯總(Optimistic Rollup)以及Validum鏈。隨著擴展解決方案陸續問世,開發人員將獲得更多工具,不斷開發創新型應用程序、解決方案和產品。此外,我們期待所有方案都能與現有的以太坊工具和錢包兼容(例如MetaMask)。

MATIC代幣的用例

雖然MATIC網絡已經更名,但MATIC代幣的名稱依舊沿用至今。通過MATIC代幣,用戶可以支付網絡中的燃料費並參與治理。若要質押MATIC代幣,可通過幣安理財或Polygon團隊開發的MATIC網絡錢包進行操作。

Polygon橋

Polygon橋是將資金從其他區塊鍊網絡轉至Polygon側鏈最便捷的方式。請注意,橋接交易在主網進行,因此仍需支付主網的交易費用。 然而,只要完成了橋接交易,即可享受Polygon帶來的低廉費用和迅捷交易。此外,部分中心化交易平台(CEX)也提供直接提款至Polygon網絡的服務。

側鏈與匯總對比

總體而言,側鏈能否像匯總一樣歸入Layer 2解決方案,目前尚無定論。如果希望駕馭多鏈世界並兼顧各種利弊,則必須了解二者的區別。

二者的信任假設、安全性、性能以及用戶和開發人員體驗都有所不同。作為安全鏈,匯總繼承了以太坊大部分的安全性,堪稱最具潛力的Layer 2擴展解決方案。

然而,對於Polygon側鍊等其他解決方案,情況並非如此。這並不是說側鏈不安全,如果不法分子串通一氣,依然有可能(至少從理論上來說)控制整個網絡。我們當然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但確實應該防患於未然。使用側鏈會產生信任問題,除了網絡驗證者,還涉及兩條鏈之間的橋接。

其他利弊也值得權衡再三。使用以太坊主網時,雖然交易費用偏高且交易速度緩慢,但安全保障性最強,各方幾乎無需擔憂信任問題。

如果使用匯總,則支付的費用更少、安全性相對較高並且交易時間更短。如果使用側鏈,雖然支付的費用只是匯總的一小部分,但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

究竟哪一種方案更好呢?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每種方案都有對應的特定用例,彼此相輔相成,最終形成一個極具價值的生態系統。

例如:某家社交媒體的聲譽系統需要以超低費用達到極高的交易吞吐量,但它本身不是重要的基礎架構,因此不需要最高級別的安全保障。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達到業績,犧牲一定安全性也是值得的。

另一方面,如果國家的國庫資金存儲於區塊鏈,就應不惜一切代價提供最高級別的安全保障,不必考慮快如閃電的交易速度。

開發人員和項目團隊一直在試驗和研究如何讓所有建造區塊適應全局。可擴展性無疑是焦點,畢竟各行各業的眾多不同用例均會用到擴展解決方案。

總結

Polygon是一種框架,用於創建與以太坊兼容的區塊鏈擴展解決方案。 Polygon網絡則是一種權益證明(PoS)側鏈,憑藉交易迅捷、成本低廉並且兼容以太坊虛擬機(EVM)等優勢,在市場中吸引了數量可觀的用戶。

Polygon希望在未來提供更多的擴展解決方案,包括零知識匯總(ZK Rollup)、樂觀匯總(Optimistic Rollup)以及獨立區塊鏈,有助於為以太坊創建一個更具活力的Layer 2互連生態系統。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