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公鏈對比(21-30)
21. VET(VeChain)
1) 簡介
唯鏈(VET)是一個多功能的企業級 L1 智能合約平台。唯鏈於 2015 年開始作為私有聯盟鏈,與眾多企業合作探索區塊鏈的應用。唯鏈將在 2017 年使用 ERC-20 代幣 VEN 開始向公共區塊鏈過渡,然後在 2018 年使用股票代碼 VET 推出自己的主網。
該平台使用兩種代幣,VET 和VTHO,基於其 VeChainThor 公鏈來管理和創造價值。 VET 生成 VTHO 並充當價值存儲和價值轉移媒介。 VTHO 用於支付 GAS 成本,將寫入數據時無需花費 VET 分開。這具有額外的好處,即通過調整某些變量(例如服務交易所需的 VTHO 數量,或提高 VTHO 生成率),可以確保使用網絡的成本保持穩定。此類行動首先需要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社區投票。
唯鏈已經能夠在數據追踪、供應鍊和新型生態系統(例如聖馬力諾針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生態系統等)中展示出大幅提高的效率、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2) 產生原因
唯鏈旨在利用分佈式治理和物聯網(IoT)技術創建一個生態系統,解決從醫療到能源、食品和飲料到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多個全球行業的主要數據障礙。通過利用去信任數據的力量,唯鏈正在構建支撐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數字骨幹,這需要許多參與者之間實時和去信任的數據共享。
3) 價值
唯鏈的存在是為了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並且以其在供應鏈方面的工作而聞名,這個行業幾十年來變化不大。它為多方生態系統提供去中心化信任層的工作已經在知名客戶和政府機構中取得了重大成功。
使用沒有單點弱點或控制的透明技術可以提高各種數據的安全性、效率和易於跟踪,同時通過智能合約的去信任自動化降低成本。碳、供應鏈、國際物流、激勵性生態系統、汽車護照等都極大地受益於它所實現的信任和協作的數字化。
因此,唯鏈的平台對客戶和行業的許多不同客戶具有非常廣泛的吸引力。
唯鏈的官方文獻指出,其獨特的主張在於其雙代幣設置以及“費用委託”等變革性協議,它是一站式“工具鏈”平台,這意味著對加密貨幣持謹慎態度的公司可以以法幣支付唯鏈的區塊鏈-as-a -服務,而智能合約處理天然氣支付成本,確保網絡的無摩擦使用,即使在嚴格的司法管轄區也是如此。
4) 公鏈對比
與其他公鏈對比:
a. 雙型代幣模型的一個好處就是使智能貨幣與使用的gas費剝離開來,使唯鏈區塊鏈上的開發者可以降低開發成本,不用太受智能貨幣VET市場價格的影響,從而支持大規模的開發,在開發者與投資者利益之間取得一個平衡,但這不是唯鏈的一個創新,它是藉鑑了NEO的雙代幣設計模型
b. 唯鏈雷神主網與相應的基礎架構服務 唯鏈雷神平台的四層技術架構如上圖所示: 觸點:將真實世界的信息數字化。我們使用NFC和RFID芯片對產品和傳感器進行數字化,通過傳感器來捕獲環境、慣性、氣體和位置信息。觸點是唯鏈雷神的雙手和雙眼,用於連接世界並收集數據饋送。連接:連接單元傳輸經傳感器捕獲的數據。連接單元和傳感器共同構成了唯鏈雷神區塊鏈平台中的物聯網技術組合。區塊鏈底層:區塊鏈底層負責進行交易,並存儲以上收集到的數據。在區塊鏈上部署並運行智能合約可以支持多方協作活動。應用和服務:區塊鏈內置的應用和公共服務可以提供基礎架構服務,簡化和標準化應用開發以及常見協議和接口,如用於KYC的VeVID、用於投票的VeVOT、用於智能合約認證的VeSCC、用於智能合約庫的VeSCL和其他一系列技術協議,如側鏈、交叉鏈、數據饋送、預言機等等。這種架構的基本規則如下: (1)獨立與派生的技術層;(2)能夠實現標準化、模塊化,靈活度高,可快速迭代;(3)開發方便、快捷;(4)向其他技術和系統開放的協議.
c. 代碼更新正常,但是比eos、以太坊等這些公鏈還是稍差一籌。
22. FIL(Filecoin)
1)簡介
Filecoin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存儲系統,旨在“存儲人類最重要的信息”。該項目於 2017 年通過首次代幣發行 ( ICO )籌集了 2.05 億美元,最初計劃在 2019 年年中推出。然而,Filecoin 主網的發布日期被推遲到了 148,888 區塊,預計在 2020 年 10 月中旬。
該項目於 2014 年首次被描述為對等存儲網絡星際文件系統 (IPFS) 的激勵層。 Filecoin 是開放協議,由記錄網絡參與者做出的承諾的區塊鏈提供支持,並使用區塊鏈的原生貨幣 FIL 進行交易。區塊鏈基於復制證明和時空證明。
使用Filecoin,任何相對精通技術的人都應該能夠運行客戶端節點以與網絡進行交互。至於運行存儲礦工節點,這不是每個人和他們的媽媽都能做到的——您需要擁有符合特定規格的硬件。
2) 產生原因
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存儲數據。與亞馬遜網絡服務或 Cloudflare 等容易出現集中化問題的雲存儲公司不同,Filecoin 利用其分散性來保護數據位置的完整性,使其易於檢索且難以審查。
3)價值
Filecoin 項目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存儲系統,旨在滿足這些屬性。 Filecoin 協議於 2014 年首次描述,最初是作為對等存儲網絡星際文件系統 (IPFS) 的激勵層而開發的。與 IPFS 一樣,Filecoin 是一個開放協議,它建立在其老兄弟的屬性之上,利用相同的底層點對點和內容尋址功能。
Filecoin 節點網絡產生了用於文件檢索和存儲的去中心化存儲市場。該網絡由一個新穎的區塊鏈支持,該區塊鏈記錄了網絡參與者所做的承諾。用戶使用區塊鏈的原生加密貨幣 FIL (⨎) 在網絡上進行交易。
檢索市場
在檢索市場中,被稱為檢索礦工的節點競相盡快向客戶提供文件。檢索礦工通過少量 FIL 費用獲得獎勵。這為內容交付關鍵位置的節點提供了加入網絡的動力,並促進了文件的快速分發。它還鼓勵建立一個強大的網絡來複製和保存需求量很大的文件。
存儲市場
在 Filecoin 的存儲市場中,稱為存儲礦工的節點被授權在價格和位置等各種特徵上競爭,以便在指定的時間長度內為客戶提供文件託管。在接受合同之前,存儲礦工必須抵押 FIL;這用於在存儲礦工未能履行對客戶的義務時自動補償客戶。
當存儲礦工和他們的客戶達成交易時,客戶將他們的數據傳輸給存儲礦工。存儲礦工將他們的數據添加到扇區,這是 Filecoin 中的基本存儲單元。然後,礦工執行稱為密封的計算密集型操作,以創建該扇區數據的唯一副本。
如果客戶想要存儲其數據的多個唯一副本,則密封過程確保每個副本都具有唯一的指紋,並且派生指紋所需的計算工作將通過從基礎數據重新生成節點來防止節點作弊。密封的數據最終用於向Filecoin 區塊鏈發布複製證明。
在存儲交易期間,存儲礦工需要定期向區塊鏈提交所謂的時空證明。礦工使用隨機性(由區塊鏈本身提供)、密封扇區和發佈到區塊鏈的複制證明來獲得這些證明。證明為客戶提供了強有力的概率論據,即存儲礦工擁有完整、唯一的數據副本。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保證——即使是現代云存儲提供商也不向他們的客戶提供這一點。
客戶用 FIL 作為交易費用來獎勵 Filecoin 存儲礦工。存儲礦工還獲得了為區塊鏈挖掘區塊的機會,這既需要 FIL 獎勵,也需要向希望在挖掘的區塊中包含消息的其他人收取交易費用的能力。
Filecoin 的證明系統意味著礦工需要一些額外的硬件,但對於精通技術的個人來說,要求仍然足夠低。作為客戶端參與網絡的硬件要求不高。 Filecoin 節點還公開了一個用於與網絡進行編程交互的 API,允許第三方服務構建在核心網絡功能之上。
4) 公鏈對比
與BTC和ETH公鏈對比:
a. BTC的共識機制是PoW(工作量證明)機制。 PoW機制通過算力競賽出塊,PoW的優勢是可靠、使用廣泛,是經歷了充分的實踐檢驗的公有鏈共識算法。但其缺點也較為明顯:消耗了太多額外算力,耗費大量能源,很不環保。 ETH目前使用的是“PoW+PoS”共識機制,目前正在向純PoS的方向發展,但進度較為緩慢。 Filecoin的共識機制是預期共識,裡面的主要證明機制為時空證明(PoSt)機制,全稱Proof-of-Spacetime,即(存儲)空間時間證明。在權益共識PoS(Proof-of-Stake)的基礎上,Filecoin改進共識機製成了PoSt,來替代工作量證明PoW。
b. BTC/ETH礦機的本質是數據計算設備。不管從初期的CPU挖礦、GPU挖礦,還是到後來的FPGA挖礦、ASIC挖礦、大規模集群挖礦,其實質都是集中提升挖礦設備數據計算能力的挖礦。 PFS礦機的本質是數據存儲設備,主要用途是存儲。既不需要太高的算力也無需CPU的性能過高,內存的容量適合即可。只需要大容量的存儲空間和數據存儲的I/O性能於帶寬通道需要盡可能的高。因數據存儲的特殊性要求,礦機必須要放在穩定安全不容易損壞的地方。
c. ETH屬於公鏈,雖然BTC也屬於公鏈,但ETH開創了智能合約的先河,被稱為區塊鏈2.0,行業普遍認為2017年的數字貨幣市場大牛市是由ETH引領的。 Filecoin屬於存儲類項目,它是為IPFS而生的IPFS激勵層,採用了區塊鏈的Token系統。 IPFS很可能成為構建下一代互聯網的基石,而Filecoin構建的去中心化存儲市場是將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同時,Filecoin基於時空證明(PoSt)機制的預期共識是有用的共識,因此也被稱為代表著區塊鏈3.0。
d. 以太坊提供的是智能合約,成功擴大了區塊鏈的應用範圍。而Filecoin的文件存儲責擴大了區塊鏈的發展,特別是對Dapp的支持。
23. ETC(ETC)
1) 簡介
以太坊經典(ETC)是以太坊(ETH)的硬分叉,於2016 年 7 月推出。其主要功能是作為智能合約網絡,具有託管和支持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的能力。它的原生代幣是 ETC。
自推出以來,Ethereum Classic 一直試圖將自己與以太坊區分開來,這兩個網絡的技術路線圖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遠。
在一次重大黑客事件導致 360 萬 ETH 被盜後,以太坊經典首先著手保護現有以太坊區塊鏈的完整性。
2) 產生原因
以太經典(Ethereum Classic)是因以太坊ICO項目THE DAO資金大量被盜後為挽回資金損失而硬分叉形成的未回滾區塊數據的以太坊原鏈,保留了以太坊原有的代碼規則和特色。分叉後Vitalik和以太坊基金會支持新鏈ETH。
3) 價值
以太坊經典的主要目標是保留以太坊區塊鏈原來的樣子,而不是人為地對抗 DAO 黑客攻擊。
它首先吸引了那些不同意以太坊回應的人,但此後傳統網絡獲得了更廣泛的粉絲群,其中包括投資公司 Grayscale 首席執行官 Barry Silbert 等主要投資者。
作為一個自願組織,ETC 的開發者並不打算將網絡變成一個營利性實體。用戶像使用以太坊一樣支付交易費用,礦工根據工作量證明(PoW) 挖掘算法完成的工作收取費用。
與以太坊不同,以太坊經典沒有計劃轉換為權益證明 (PoS) 挖掘算法,而多個開發人員繼續致力於未來的改進,例如擴展解決方案。
以太坊經典網絡使用工作量證明來保護,但作為少數鏈,它本身經常遭受攻擊。其中包括數次 51% 攻擊,以控制挖礦算力並執行虛假交易和雙花幣,其中最近一次發生在 2020 年 8 月。
4) 公鏈對比
與ETH公鏈對比:
a. 共識算法:在ETC的技術路線演變中,將越來越與ETH分道揚鑣,其中包括共識算法:以太坊似乎一定會轉向PoS,而ETC社區則認為PoS技術遠未成熟,認為PoS會造成馬太效應富者愈富的現象,也不符合ETC的公鏈精神。 ETC仍會堅持安全而且經過實踐驗證的PoW。
b. 發行量:ETC在2017的3月1日宣布了新的貨幣政策,設定貨幣總量上限為約2.1億,不超過2.3億,並將於2059年左右挖出99%的ETC,在2017年12月區塊高度5000000時,首次的區塊獎勵遞20%,後每5000000塊區塊獎勵減20%。
c. 以太坊還有眾多的創新,除了圖靈完備(Turing-complete)、通用腳本語言外,在費用市場(Fees)、挖礦算法(Mining algorithms)、幽靈協議(GHOST,關於更短出塊時間的技術)等方面提出了不同於比特幣的構想。 ETH本質上就是「區塊鏈+智能合約」。以太坊平台允許用戶來搭建各種分佈式應用(DAPP),平台上的應用,其實就是智能合約。
24. THETA(Theta)
1) 簡介
Theta (THETA) 是一個區塊鏈驅動的網絡,專為視頻流而構建。 Theta 主網於 2019 年 3 月推出,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網絡運行,用戶在對等 ( P2P ) 的基礎上共享帶寬和計算資源。該項目由 YouTube 的聯合創始人 Steve Chen 和 Justin Kan 提供建議, Twitch 的聯合創始人。
Theta 擁有自己的原生加密貨幣代幣 THETA,它在網絡內執行各種治理任務,並將 Google、Binance、Blockchain Ventures、Gumi、Sony Europe 和 Samsung 作為企業驗證者,以及由數千名社區運營的監護人組成的 Guardian 網絡節點。
2) 產生原因
該項目旨在以目前的形式改變視頻流媒體行業——集中化、基礎設施薄弱和成本高昂意味著最終用戶通常會得到糟糕的體驗。由於內容創作者與最終用戶之間存在障礙,他們的收入同樣會減少。
3)價值
Theta 的主要業務理念是去中心化視頻流、數據傳輸和邊緣計算,使其對行業參與者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和公平。
該網絡在原生區塊鏈上運行,有兩個原生代幣,稱為 Theta (THETA)、Theta Fuel (TFUEL),為內部經濟提供動力。
Theta 的吸引力體現在三個方面:觀眾獲得更高質量的流媒體服務,內容創作者提高收入,中間商(視頻平台)節省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增加廣告和訂閱收入。
用戶有動機觀看網絡內容和共享網絡資源,因為獎勵以 TFUEL 代幣的形式出現。
該平台是開源的,代幣持有者獲得與許多基於權益證明(PoS) 的區塊鏈生態系統一樣的治理權力。
除了視頻、數據和計算之外,Theta 還迎合希望在其功能齊全的兼容 EVM 的智能合約平台上啟動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DApps) 的開發人員。 Theta 使用財務激勵計劃來確保用戶參與治理活動,因此其網絡由自己的用戶保護。
該網絡依賴於權益證明 (PoS),並採用多級拜占庭容錯 ( BFT ) 共識機制來平衡安全性和高交易吞吐量。
隨著 2019 年 6 月 Guardian 節點的推出,Theta 確保沒有一個實體可以控制在任何時候被質押的大部分 THETA 代幣。
4) 公鏈對比
與其他公鏈對比:
a. Theta 生態礦工緩存中繼視頻流可以獲得Theta 代幣獎勵,用戶可以通過贈送Theta代幣來鼓勵視頻創作者及視頻流提供者,廣告商使用Theta代幣贊助視頻創作者與視頻流提供者,觀眾還可以從廣告商那兒獲得Theta代幣作為補償
b. 我們可以看出生態中的創作者、內容分發者、廣告商、用戶都納入到了Theta的生態體系中來,形成了一個閉環。每一個實體都能從Theta網絡中受益,這很符合區塊鏈共贏生態的理念。
c. POE聲譽共識機制,Theta 生態中挖礦不是靠pow也不是pos,而是一個基於聲譽挖礦的poe機制。節點挖礦收益和節點的聲譽相關,節點為了獲得聲譽不僅要挖礦還需要將內容傳播給觀看的用戶。聲譽會根據節點的表現增加或減少,這樣一來就保證了節點和內容質量。項目看似美好實則殘酷。 theta還處於空氣幣階段,Theta 項目並沒有落地,一切都處在對美好未來的嚮往狀態。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d. 目前Theta 會面臨一些棘手的問題:底層技術瓶頸:視頻對公鏈的處理效率要求十分高,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交易處理可以達到百萬/秒級別的公鏈。
25. XMR(Monero)
1)簡介
門羅幣於 2014 年推出,其目標很簡單:允許交易以私密和匿名的方式進行。儘管人們普遍認為 BTC 可以隱藏一個人的身份,但由於區塊鍊是透明的,因此通常很容易將付款追溯到其原始來源。另一方面,XMR 旨在通過使用高級加密技術來掩蓋發件人和收件人。
Monero 背後的團隊表示,隱私和安全是他們的首要任務,易用性和效率排在第二位。它旨在為所有用戶提供保護——無論他們的技術能力如何。
總體而言,XMR 的目標是允許快速、廉價地進行支付,而不必擔心審查。
2) 產生原因
允許交易以私密和匿名的方式進行。
3) 價值
有幾件事使門羅幣與眾不同。該項目的最大目標之一是盡可能實現最大程度的去中心化,這意味著用戶不需要信任網絡上的任何其他人。
隱私是通過一些獨特的功能實現的。雖然流通中的每個比特幣都有自己的序列號,這意味著可以監控加密貨幣的使用,但 XMR 是完全可替代的。默認情況下,有關發送者、接收者和被傳輸的加密貨幣數量的詳細信息是模糊的——門羅幣的擁護者表示,這比 Zcash 等競爭對手的隱私幣更具優勢,後者是“選擇性透明的”。
混淆是通過使用環簽名來實現的。在這裡,過去的交易輸出是從區塊鏈中挑選出來的並充當誘餌,這意味著外部觀察者無法分辨出是誰簽署了它。如果 Ian 向 Susan 發送 200 XMR,這個數量也可以被分成隨機的塊來增加難度。
為確保交易不能相互鏈接,為每筆僅使用一次的交易創建隱形地址。
所有這些獨特的特徵導致 XMR 越來越多地用於非法交易而不是比特幣——尤其是在暗網市場上。世界各國政府,尤其是美國政府,也向任何能夠破解門羅密碼的人提供了數十萬美元。
4) 公鏈對比
門羅幣最重要的3個技術分別是一次性地址,環簽名技術,環機密交易。一次性地址是使用經典的非交互式的DH協議來實現的;環簽名技術這幾年發展迅速,使得簽名大小和驗證速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環機密交易是採用了同態承諾和環簽名實現範圍證明,保證了交易金額的隱匿性和公開可驗證性。
門羅幣作為強匿名加密貨幣中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加密貨幣,通過分析其匿名技術可以對於其他需要進行隱私保護的產品或者方案提供一些參考價值。並對暗網和黑客事件中使用門羅幣的情報追踪技術提供一個技術支持。
與Zcash公鏈對比:
a. 門羅幣使用環簽名,機密交易和隱藏地址來篡改交易細節,包括起點和終點。 XMR硬幣是相同的,由於使用了區塊鏈礦工,因此無法鏈接回其來源。 Zcash建立在零知識證明技術上,象徵為zk-SNARK。這項技術可以理解為很簡單:您已經完成數學運算,不需要其他人再做一次,那麼零知識證明將幫助您確認命題是100%正確且不洩露給別人這意味著將確認交易,而不會透露任何數據。
b. 門羅幣,環形簽名:通常,每個區塊鏈交易都必須使用公鑰簽名。公鑰是別名,存在識別用戶的風險。但是,在環形簽名中,這些密鑰被分組在一起,並且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進行交易。這意味著交易已簽名,但公共密鑰無法識別用戶。秘密交易(ringCT):Monero使用多個輸入和輸出來隱藏交易和ringCT,以確保在此過程中不會發生重複支出問題。 RingCT將加密從一個帳戶發送到另一個帳戶的資金。只有XMR接收者可以解碼該金額。此信息在事務的“ ecdhInfo”部分中傳輸。但是,節點需要驗證事務,並且可以通過Pedersen的承諾來完成。這允許節點檢查至少一筆交易,存款金額等於已收金額(減去交易費用)。 RingCT還確保交易總數大於零,並且沒有人使用“減”額創建新硬幣。隱藏地址:該地址將代表收件人為每次交易隨機生成。 Monero軟件會檢查所有付款,以查看它們是否屬於收件人,如果是,則允許對其進行訪問。這意味著,除了發送者和接收者之外,交易對用戶都是不公開的。 Zk-SNARK:即使交易已完全加密,此證據也允許節點確保網絡的完整性。他們使用散列函數來證明信息準確無須公開。然後,向節點證明該交易是真實且準確的。更重要的是,Zcash中的隨機方法由加密儀式確定。
這兩種加密貨幣都使用先進的技術和算法來促進私人交易。從理論上講,由於零證明交易的力量,Zcash具有很大的潛力。但是,它的安全係數在大多數事務中沒有使用,並且具有不同的匿名級別,具體取決於發送方和接收方是否使用相同的“ z”地址。相比之下,默認情況下,Monero事務是匿名的,這鼓勵它們被更多使用,並確保網絡上的安全性。儘管在實現方式上存在一些折衷,但Monero目前是比業內其他貨幣更好的匿名貨幣。
26. ONE(Harmony)
1) 簡介
Harmony 是一個區塊鏈平台,旨在促進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的創建和使用。該網絡旨在通過專注於隨機狀態分片來創新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工作方式,這允許在幾秒鐘內創建塊。
Harmony 是一個基於狀態分片和 PoS 的高性能公鏈項目,它的分片架構由一條信標鍊和多條分片鏈組成,信標鏈提供包括去中心化的隨機數,分片鏈 Header 的驗證,接受驗證節點的權益抵押等服務。在共識算法方面,Harmony 在每個分片內部使用 FBFT 達成共識,FBFT 是 PBFT 深度優化的共識,通過BLS 多重簽名,使傳統的 PBFT 的效率提升了一個數量級,通過這種方式在分片內快速達成共識。
2) 產生原因
Harmony 主網專注於處理速度和驗證,旨在徹底改變區塊創建
3) 價值
為了確保節點的保護和驗證過程的安全,Harmony 引入了可驗證隨機函數 (VRF),以實現無偏見和不可預測的分片成員資格。這意味著以隨機方式分配和重新分配節點和驗證器。
該項目的 Harmony Grants 計劃是一項旨在支持創新並吸引開發人員加入 Harmony 主網的計劃。
Harmony 引入了新版本的股權證明 ( PoS ) 共識。這種稱為有效權益證明 (EPoS) 的方法允許數百個驗證者同時進行質押。這種共識方法是根據 Harmony 網絡中使用的分片概念開發的。
與工作量證明 ( PoW ) 共識機制不同,EPoS 旨在加快處理時間並提高可擴展性。雖然 PoW 需要大量的電力和計算能力,但 Staking 共識方法依賴於大量的價值持有者,他們成為驗證者。
Harmony 還希望提高質押激勵措施,以吸引更多的節點運營商。 Harmony Open Staking 倡議鼓勵與網絡的互動,並以最高數量的 ONE 代幣激勵利益相關者。
4) 公鏈對比
與Near和Elrond公鏈對比:
a. 在分片公鏈中,可能 1% 攻擊即可進行雙花。因為網絡分片後,全網算力和抵押代幣數量都被分割了,每個分片只有網絡的N 分之一,如果有 100 個分片,在沒有特殊安全協議的設計的情況下,利用全網 1% 的算力或權益就可以控制一個分片,進行雙花,甚至憑空創造新幣。 Harmony 採用了EPoS(Effective Proof-of-Stake)的有效抵押機制和安全的隨機分片技術(Random Sharding),靠協議的規定把大戶抵押的代幣打散成許多細小的部分,並隨機分配到多個分片裡,這樣任何人就無法把他抵押的代幣集中到單一分片內,從而無法攻擊單一分片。 Near 是基於全狀態分片、對開發者友好的可拓展性公鏈,他們提出了一種新的協議和解決方案,稱之為夜影協議(Nightshade)。 Near 與其他分片公鏈不同的是,它的技術架構並不是由一個信標鍊和多個分片鏈組成的,而是把系統建模成一個單獨的區塊鏈,在區塊級別進行了分片,每個分片中有很多“段”。 Elrond是一個自適應狀態分片的高吞吐量公鏈。他們提出了一種改良的權益證明機制,稱之為安全權益證明(SPoS)的共識機制,引入隨機選擇的共識組,抵押加評級的方式。與 Harmony 類似,Elrond 也有一條主鏈,稱之為公證鍊或元鏈(Notarization (Meta) chain),負責所有網絡和全局數據操作,比如節點加入和離開網絡,驗證人列表,節點分配等。
b. 在狀態分片中最重要的就是跨片通信。而如果採用簡單的 P2P 廣播協議,最終系統將產生非常多的消息負載,這樣的系統沒法支持大量的分片。 Harmony 採用了「Kademlia 跨片路由技術」,來控制跨片間通信的網絡開銷,並且利用「糾刪碼」對區塊廣播過程進行優化,使廣播者的網絡壓力更小,避免發送者的網絡瓶頸問題,從而實現高效的橫向分片擴展。 Near 也是通過「糾刪碼」來解決分片的數據的可用性問題,因為分片的存在,並不是所有的節點都有所有分片的狀態,如果一些節點沒有某些分片的狀態,就難以保證某些數據的可用性。 Near 的解決思路是,每一個節點會把他們所製造的區塊分成很多部分發送給不同的驗證者,使得只需要依靠其中的一些部分,就可以重組它這個節點所製造的分片區塊,從而使得數據的可用性能夠得到保證。 Elrond 執行跨分片通信的策略是使用異步模型。 Elrond 的每個塊結構由一個區塊頭表示,它包含塊隨機數、輪次、提議節點、驗證節點時間戳等信息,以及包含交易信息的微塊(Miniblock),每個微塊都包含所有事務。在這個網絡中,交易的驗證和執行會先在發送方的分片中完成,然後在元鏈中進行公證並提供執行證明,之後再到接收方的分片中完成並更新余額等。在這個過程中的處理單元就是微塊。
c. 為了不暴露特定分片的驗證人,Near 通過 VRF 對驗證人進行隨機分配,隱藏驗證人分配到分片的信息。這樣節點只知道驗證人的存在,卻並不知道每個驗證人所對應的分片是哪個。而且,這些隱藏的驗證人是對塊進行簽名,而不是具體的段,這樣也會隱藏驗證人具體是驗證了哪個分片。 Elrond 使用了隨機數來保證安全性,例如將區塊提議者和驗證者隨機採樣到共識組中,並在一個輪次結束後對分片之間的節點進行改組。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防止上文所說的賄賂攻擊等。
27. EGLD(Elrond)
1) 簡介
Elrond 是一種區塊鏈協議,旨在通過使用分片來提供極快的交易速度。該項目將自己描述為新互聯網的技術生態系統,包括金融科技、去中心化金融和物聯網。據報導,其智能合約執行平台每秒可處理 15,000 筆交易,延遲為 6 秒,交易成本為 0.001 美元。
區塊鏈有一個名為 eGold 或EGLD的原生代幣,用於支付網絡費用、抵押和獎勵驗證者。
2) 產生原因
通過使用分片來提供極快的交易速度
3) 價值
Elrond 將自己描述為新的互聯網經濟、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和企業使用的區塊鏈平台。它的主要賣點是它的高可擴展性,聲稱它是第一個實現狀態、網絡和交易分片的區塊鍊網絡。根據其經濟學論文,它尋求建立其生態系統並將 EGLD 建立為價值存儲資產。
為實現這一目標,該網絡在 2,169 個驗證節點上運行,這些節點分為四個分片:三個執行分片,每個分片每秒可處理 5,400 筆交易,以及一個協調分片,即“元鏈”。 Elrond 的自適應狀態分片架構將狀態、事務和網絡完全分片。當吞吐量需求未得到滿足時,它可以通過添加額外的分片來擴展。經過測試,它在公共環境中運行 263,000 TPS,來自 29 個國家/地區的 1,500 個節點分為 50 個分片。
為了提高采用率,該項目還支持在平台上構建的開發人員,使他們能夠賺取 30% 的智能合約費用作為特許權使用費。
該公司在第一年保持供應 EGLD 代幣以在網絡上質押,驗證節點每年獲得 36% 的百分比率。
Elrond使用所謂的安全權益證明 共識算法,其中節點必須抵押他們的 EGLD 代幣才能參與驗證過程,並且每個驗證者都根據過去的活動被分配一個評級分數,這也會影響他們是否是選擇。如果驗證者的評分過低,將不會被選中,並且必須支付罰款。如果驗證者持續以違反網絡完整性的方式行事,他們也可以從網絡中移除並削減他們的賭注。
驗證器是隨機選擇的,其方式既不能預測也不能基於前一輪驗證進行修改。此外,驗證者會定期在分片之間進行洗牌,以防止串通。節點之間使用經過修改的 Boneh-Lynn-Shacham 或 BLS 多重簽名進行通信,以實現強大的加密保護。
4) 公鏈對比
與其他公鏈對比:
Elrond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了創新:
a. 自適應性分片技術,Elrond 創新性的提出了一種動態自適應性分片機制,這種分片機制將可以根據必要性和活躍網絡節點數量實現分片計算和重組。與靜態分片技術相比,其主要挑戰在於:如何有效解決分片分割和融合時由於同步和通信所導致的整體延遲懲罰。針對這個難題,Elrond 提出了眾多獨特的解決方案,例如:
b. 採用二叉樹的方式對賬戶地址空間進行分割,從而保證能夠確切掌握每個 epoch 中的具體分片數量,且能夠通過二叉樹的層級結構特性減少分割負載,並利用兄弟節點的冗餘狀態機制來降低延遲;
c. 通過引入特定技術來平衡網絡中節點的工作負載和獎勵;
d. 通過內置的自動交易路由機制來降低延遲;
e. 通過分片修剪機制來保障系統中的 bootstraping 和存儲性能。
f. 最終,Elrond 的分片技術希望在解決網絡、交易和狀態分片的複雜性的前提下,實現“可擴展性和可用性並存,調度和即時追踪性兼得以及效率和適應性共有”的目標。
g. 安全權益證明共識機制(SPOS),Elrond 擴展了 Algorand 的隨機選擇機制,引入了一種創新性的安全權益證明機制 SPOS
28. XTZ(Tezos)
1) 簡介
Tezos 是一個開源股權證明 (PoS) 區塊鍊網絡,通過部署智能合約,通過其去中心化平台通過其原生 XTZ 加密貨幣(稱為 Tezzie)提供點對點 (P2P) 交易。
Tezos 區塊鏈還有助於構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並被視為以太坊的潛在競爭對手。 Tezos 擁有有史以來最大的首次代幣發行 ( ICO ),籌集了 2.32 億美元,但在推出後遇到了重大逆境和延誤。
2) 產生原因
Tezos 是一個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DApps) 區塊鏈平台,和ETH相似。它還具有由鏈上投票機制提供支持的自我修正功能。
3) 價值
該項目看到了困擾比特幣等流行網絡的四個主要問題,它們是:
由於特定網絡無法適應區塊鏈修改而引起的協議分叉問題;使用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所產生的成本以及中心化問題;比特幣編程模型的交易語言限制導致智能合約難以實現;用數字資產的安全問題。
大多數第一代區塊鍊網絡(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坊)都受到某些限制,開發人員只能通過重大升級來解決這些限制,以解決網絡問題,例如擴展性和安全性。有時,硬分叉可能是唯一的解決方案,這可能會導致破壞和社區分裂,正如我們在 2020 年看到的比特幣現金之類的那樣。 Tezos 區塊鏈 (XTZ) 通過充當自我修正區塊鏈來解決這個問題網絡,這使其成為當今該領域最有前途的項目之一。
Tezos 能夠促進多達每秒 40 筆交易(TPS)。這遠高於比特幣和以太坊實現的TPS ,分別為4.6 TPS和15 TPS。
Tezos 著名的另一個特性——它與第一代和第二代區塊鏈的區別——是它能夠根據需要在鏈上實施實時修改。在其他鏈中,協議更改可能導致硬分叉,從而導致社區碎片化。 XTZ 的模型解決了這個問題。
根據 Tezos 的創始理念,用於確認鏈上交易的舊工作量證明方法消耗過多的能量,有時會導致網絡的持續中心化。為了與其他網絡礦工競爭,礦工需要為高質量的採礦設備供電。最大的礦池也有助於集中化,因為它們淹沒了網絡中的其他小型礦工。 DPoS 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 DPoS 模型中,維護區塊鏈完整性的任務在利益相關者身上,他們也是 XTZ 代幣持有者。雖然在任何人可以被提名為網絡驗證者之前持有一定數量的 XTZ 有最低要求,但任何人都可以將他們的 XTZ 委託給選定的驗證者,以參與保護網絡的努力。
任何想要建立 Tezos節點並成為麵包師的人的最低要求必須至少有 8 個 XTZ,也稱為“1 roll”。
DPoS 還使社區能夠提名麵包師,他們將代表他們對協議提案進行投票。質押者只需要選擇哪些麵包師符合他們的價值觀,即使他們沒有足夠的 XTZ 被視為麵包師,他們仍然可以對重要的治理決策投票。
29. KLAY(Klaytn)
1) 簡介
Klaytn 於 2019 年 6 月推出,是一個公共區塊鏈平台,提供可訪問的用戶體驗和開發環境,以傳達區塊鏈技術的價值。該平台通過高效的“混合”設計結合了公共區塊鏈(去中心化數據和控制、分佈式治理)和私有區塊鏈(低延遲、高可擴展性)的最佳特性。
Klaytn 旨在將區塊鏈技術帶給所有類型的用戶,從微型初創公司到企業部門。該公司的使命是通過區塊鏈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去中心化。此外,該項目已獲得全球眾多知名品牌的興趣。
2) 產生原因
通過區塊鏈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去中心化
3) 價值
您可以在 Klaytn 上輕鬆部署自己的鍊或加入其他鏈,無需任何技術知識;您無需成為密碼學專家或對區塊鏈技術有深入了解。根據他們的文獻,無需諮詢高度專業的技術顧問,任何人都可以在 Klaytn 上推出自己的代幣經濟生態系統。
作為廣泛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DApps) 的生態系統, Klaytn 為用戶提供了尋找或開發適合其需求的應用程序類型的機會。由於平台的去中心化性質,用戶面前幾乎有無限的用例,因為應用程序的發布不受限制。 Klaytn 支持多個領域的 DApp,包括數字資產管理、藝術品收藏和交易、遊戲開發和去中心化交易所。
由於這種多功能性,Klaytn 吸引了 Humanspace、Wemade Tree 和 Piction Network 等機構投資者的關注。
Klaytn 認識到工作量證明 ( PoW ) 和權益證明 ( PoS ) 共識機制存在缺陷,這就是網絡依賴於伊斯坦布爾 BFT 的優化版本的原因,該版本實現了實用拜占庭容錯 ( PBFT)) 進行修改以實現必要的區塊鍊網絡特性。 Klaytn 還引入了貢獻證明(PoC),旨在補償所有在 Klaytn 代幣經濟中做出有意義貢獻的參與者。通過結合這些共識機制,Klaytn 實現了一個多功能的去中心化環境,確保區塊驗證者受到激勵以履行其職責。不僅如此,區塊鏈通過這種混合共識方法成功地完成了為用戶提供企業就緒和以服務為中心的環境的使命。
4) 公鏈對比
與其他公鏈對比:
a. Klaytn 號稱“韓國以太坊”,Klaytn是依託於韓國社交巨頭Kakao打造的公鏈,目前在韓國的發展得到了政府、銀行領域的廣泛支持。此外,該項目還通過幣安、火幣、LG電子、SK韓國電信、MakerDao等30多個節點戰略合作夥伴佈局全球生態。
b. 目前Klaytn鏈上賬戶地址數約為200萬左右,佔比不足Kakao用戶的4%。 Klaytn作為Kakao上的區塊鏈金融基建,生態整體還處於一個延伸狀態,隨著各類金融場景的不斷完善Klaytn也將迎來用戶增長的整體爆發。一方面韓國加密貨幣用戶的數量仍舊在不斷提升,另一方面Kakao用戶將逐漸地成為Klaytn上的金融用戶。從增長空間這個維度看,Klaytn的用戶增長未來將達到10倍以上。
c. 從Klaytn本身看,作為公鏈,其代幣KLAY也是生態的一部分,就像ETH之於以太坊系統一樣。在以合規著稱的韓國,KLAY目前僅僅上線了CoinOne。 CoinOne是目前韓國的第三大合規交易平台,排名上僅次於Upbit以及Bithumb。不過CoinOne在韓國數字資產交易所里市場份額只佔10%左右,從這個角度看目前KLAY在CoinOne的交易量以及市值整體算不上高。
30. HNT(Helium)
1) 簡介
Helium (HNT) 是用於物聯網 (IoT) 設備的分散式區塊鏈驅動網絡。
Helium 主網於 2019 年 7 月推出,允許低功率無線設備相互通信並通過其節點網絡發送數據。
節點以所謂的熱點形式出現,它是無線網關和區塊鏈挖礦設備的組合。因此,操作節點的用戶在 Helium 的本地加密貨幣令牌 HNT 中挖掘並獲得獎勵。
Helium是一種點對點無線網絡,旨在為低功耗的物聯網設備提供一種安全且經濟高效的方式與互聯網交互。消費者可以通過購買Hotspot(即 Helium 網絡中的硬件熱點),為附近的物聯網設備提供信號覆蓋,從而參與到網絡建設中並賺取代幣。
2)產生原因
Helium 旨在提高無線物聯網 (IoT) 設備的通信能力。
3) 價值
Helium代表了一種部署和管理無線網絡的全新商業模式。傳統上,像AT&T、Verizon、T-Mobile、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軟銀 (Softbank) 這樣的電信公司會集中規劃、管理和部署無線網絡。他們搭建基站,付人工費,運貨,在產生任何收入之前已經購買了所有的設備。建設無線網絡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速度很慢。而Helium網絡不像傳統企業那樣追求3G/4G/5G。相反,Helium網絡提供的是低功耗物聯網設備,並且通過代幣激勵的方式,吸引參與者主動購買 Hotspots(熱點設備),從而轉移了項目啟動階段的建設成本。它的核心吸引力將是設備所有者和那些對物聯網領域感興趣的人,財政激勵措施提供了進一步的推廣可能性。
網絡參與者購買熱點——無線網關和礦工的組合——或建立自己的熱點。每個熱點都提供一定範圍內的網絡覆蓋,並挖掘 Helium 的原生代幣 HNT。
該網絡運行在覆蓋證明上,這是一種基於 HoneyBadger BFT 協議的新共識算法,它允許網絡中的節點在連接質量高度可變時達成共識。
除了 HNT 之外,用戶還使用一種名為 Data Credits 的單獨代幣支付交易費用,該代幣不可兌換並且與個人用戶本身相關聯。
Helium 使用稱為覆蓋證明 (PoC) 的定制共識機制,該機制獎勵用戶為挖礦做出貢獻(驗證交易)並確保穩定性。
PoC 基於 HoneyBadger BFT 協議,專為條件不可靠時的節點通信而設計。
Helium 表示,最有可能的攻擊媒介以熱點的入站端口的形式影響節點運營商。對於代幣持有者來說,平台自帶的錢包使用非對稱密鑰來幫助用戶的私鑰安全。
4) 公鏈對比
與其他公鏈對比:
a. Helium是一個去中心化無線通信網絡,屬於物聯網賽道的一個細分領域,也是目前區塊鏈生態中唯一 一個提供低功耗、廣覆蓋無線網絡接入的產品。
b. 目前Helium主要支持LoRaWAN標準的物聯網設備,旨在提供開放、大範圍的全球無線網絡覆蓋。類似Helium支持的LoRaWAN這類物聯網領域長距離的無線技術,可以細分為:低功率廣域網(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LPWAN):提供長距離、低傳輸速率、低功耗的廣域網絡。可用的LPWAN技術和協議分為使用授權頻段的NB-IoT,以及使用非授權頻段的LoRa、Sigfox、Weightless、Random Phase Multiple Access(RPMA)、IEEE 802.11ah等。
c. 甚小孔徑終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 VSAT):使用小型碟型天線,透過人造衛星傳輸之通信技術。
d. 當前Helium採用的LongFi傳輸協議實際上是將LoRaWAN無線協議(LoRaWAN是基於LoRa的一種通訊協議)與Helium區塊鏈結合的一種無線傳輸協議,這樣任何兼容的LoRaWAN無線協議的設備都可以在Helium無線網絡上傳輸數據。
目前全球電信運營商已經構建了覆蓋全球的移動蜂窩網絡,然而2G、3G、4G等蜂窩網絡雖然覆蓋距離廣,但基於移動蜂窩通信技術的物聯網設備有功耗大、成本高等劣勢。當前移動蜂窩網絡的承載能力不足以支撐物與物的連接。在智能家居、工業數據採集等通信場景一般採用短距離通信技術,但對於廣範圍、遠距離的連接則需要遠距離通信技術。 LPWAN技術就是為滿足物聯網需求應運而生的遠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Last updated